道德經简介


《道德經》為老子所著,是一部韻文哲理詩體,原名為《老子》,《道德經》一名是後來的稱謂。它闡述了“道”的概念,以及中華民族的基本傳統。道德經有上下篇之分,上篇為《道經》,下篇為《德經》,整本書以“無為而治,道法自然”作為中心思想。

     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,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、哲學家。《道德經》認為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”,“道法自然”,“道”是客觀的自然規律,最早的唯物主義觀點就是從道德經里體現的。《道德真經》是《道德經》的另一名字,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,為後來道家思想的建立,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論依據。

        老子提出的“無為而治”,無為是在事物開始階段的為,即是有為,對早期的社會穩定與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從西漢的“文景之治”到唐朝“貞觀之治”都有運用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,並且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。在貞觀年間,《道德經》被譯為外文,傳入天竺等地,間接的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。
 

        這部享譽世界的經典著作被譽為“萬經之王”,對古代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等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,它甚至享譽國際,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開始研究《道德經》,感受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,對於中國人來說,它更是一筆寶貴的、不可缺少的文化財富!

高雄關帝宮 - 全球資